歡迎訪問鄭州翔宇鑄造材料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全國銷售熱線:0371-66777960

ztouch

翔宇解讀:《中國制造2025》

瀏覽次數: 日期:2015年8月30日 14:51

  《中國制造2025》

  “我們從現在開始,要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去轉變,這就是我們制定《中國制造2015》的一個時代背景”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

  苗圩:“如果說簡單概括一下中國制造目前的情況,可以有一個標志性的事件值得關注,就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過程中,2010年我國再次成為制造業第一大國。我們的研究機構查詢有關資料表示大約在1850年前后,中國丟掉了制造業第一大國這個位置。經歷150多年后,我們又重回到制造業第一大國的這個位置,這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是我們的制造業大國,大而不強”。

  苗圩指出,世界各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時,通過正面和反面的經驗和教訓深刻地認識到,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世界各國紛紛提出了重返制造業、振興裝備制造業、實行新的工業化發展計劃等,出臺了一系列的制造業發展的戰略和規劃。

  從國內的情況看,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常態,實現了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的轉變,必須改變過去長期在制造業價值鏈的低端發展,要向中高端發展邁進。根據這些情況,我國研究編制了引領新一輪發展的戰略,明確提出了發展方向、路徑、措施,以及重點發展領域?!吨袊圃?025》應運而生。

  《中國制造 2025》,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一、發展形勢和環境

  (一)全球制造業格局面臨重大調整。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各國都在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三維(3D)打印、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取得新突破??纱┐髦悄墚a品、智能家電、智能汽車等智能終端產品不斷拓展制造業新領域。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迎來重大機遇。

  全球產業競爭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調整,我國在新一輪發展中面臨巨大挑戰。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重塑制造業競爭新優勢,加速推進新一輪全球貿易投資新格局。

  (二)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發生重大變化。

  隨著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超大規模內需潛力不斷釋放,為我國制造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制造業發展面臨新挑戰。資源和環境 約束不斷強化,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升,投資和出口增速明 顯放緩,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規模擴張的粗放發展模式難以為繼,調整結構、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刻不容緩。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重點在制造業,難點在制造業,出路也在制造業。

  (三)建設制造強國任務艱巨而緊迫。

  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制造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成為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和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我國仍處于工業化進程中,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制造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弱,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高,以企業為主體的制造業創新體系不完善;產品檔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問題較為突出;產業結構不合理,高端裝備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信息化水平不高,與工業化融合深度不夠;產業國際化程度不高,企業全球化經營能力不足。推進制造強國建設,必須著力解決以上問題。建設制造強國,必須緊緊抓住當前難得的戰略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動員全社會力量奮力拼搏,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的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完成中國制造由大變強的戰略任務。

  二、戰略方針和目標

  (“5、4、3”:以“5大方針”為指導,堅持“4項基本原則”,逐步實現“3步走”戰略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五大方針”為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促進制造業創新發展為主題,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對重大技術裝備的需求為目標,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有中國特色的制造文化,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痉结樖牵?五大方針)

  ——創新驅動。堅持把創新擺在制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破一批重點領域關鍵共性技術,促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走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

  ——質量為先。堅持把質量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生命線,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加強質量技術攻關、自主品牌培育。建設法規標準體系、質量監管體系、先進質量文化,營造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走以質取勝的發展道路。

  ——綠色發展。堅持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著力點,加強節能環保技術、工藝、裝備推廣應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回收利用效率,構建綠色制造體系,走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

  ——結構優化。堅持把結構調整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關鍵環節,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

  ——人才為本。堅持把人才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選人、用人、育人機制,加快培養制造業發展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則(堅持制造業發展“四項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全面推進、重點突破;自助發展、合作共贏的四項原則。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針對制約制造業發展的瓶頸和薄弱環節,加快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切實提高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準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加強戰略謀劃和前瞻部署,扎扎實實打基礎,在未來競爭中占據制高點。

  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堅持制造業發展全國一盤棋和分類指導相結合,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明確創新發展方向,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加快推動制造業整體水平提升。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需求,整合資源,突出重點,實施若干重大工程,實現率先突破。自助發展,開放合作。在關系國計民生和產業安全的基礎性、戰略性、全局性領域,著力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完善產業鏈條,形成自助發展能力。繼續擴大開放,積極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加強產業全球布局和國際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較優勢,提升制造業開放發展水平。

  (三)戰略目標: “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

  (“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力爭用十年時間,邁入制造強國行列。

  第二步:到2035年,我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

  第三步: 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制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建成全球領先的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

  三、戰略任務和重點(“1、2、3、4”)

  提高1個水平:

  國際化水平;

  加強2化融合:

  信息化與工業化;

  強化3項能力:

  創新能力、

  工業基礎能力、

  品牌建設能力;

  推進4項發展:

  發展綠色制造、

  重點領域突破發展、

  結構調整、

  服務型制造業與生產型服務業發展;

  (一)提高制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

  統籌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實行更加積極的開放戰略,將引進來與走出去更好結合,提升國際合作的水平和層次,推動重點產業國際化布局,引導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提高利用外資與國際合作水平,進一步放開一般制造業,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水平。提升跨國經營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支持發展一批跨國公司,通過全球資源利用、業務流程再造、產業鏈整合、資本市場運作等方式,加快提升核心競爭力。

  (二)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

  苗圩指出,“互聯網+先進制造業”,將成為互聯網+最先突破的一個領域?;ヂ摼W+是一個很大的概念,互聯網+社會就變成社會信息化,互聯網+環保就可以綠色的發展。但是,最具備條件的,還是互聯網+先進制造業,這將成為互聯網+最先突破的一個領域。

  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已經開始自覺或者不自覺地推進互聯網在自身的生產、經營、管理、研發各個方面的應用,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產品質量?!吨袊圃?025》中提出,要以智能制造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還要實現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把信息技術用在整個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過程,大大提高效率和效益、實時的交流和共享。將來可以在四個維度,即物和物、物和人、人和物、人和人之間實現信息的充分交流和共享。

  苗圩說,有一個標識化的產品,世界汽車工業都把2020年實現全無人駕駛作為一個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使車和車之間、車和路之間、車和人之間信息要大量的交流,要通過信息的運算、大數據的分析,指導車輛怎么去行駛,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三)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

  (四)強化工業基礎能力。

  統籌“四基”(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發展,加強“四基”創新能力建設。推動整機企業和“四基”企業協同發展。

  (五)加強質量品牌建設。

  提升質量控制技術,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開展質量標桿和領先企業示范活動,普及卓越績效、六西格瑪、精益生產、質量診斷等先進生產管理模式和方法。開展質量管理小組、現場改進等群眾性質量管理活動示范推廣。

  推進制造業品牌建設。引導企業制定品牌管理體系,圍繞研發創新、生產制造、質量管理和營銷服務全過程,提升內在素質、夯實品牌發展基礎。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運營專業服務機構。建設品牌文化、加大中國品牌宣傳推廣力度,樹立中國制造品牌良好形象。

  (六)全面推行綠色制造。

  加快制造業綠色改造升級。全面推進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加快應用清潔高效鑄造、鍛壓、焊接、表面處理等加工工藝,實現綠色生產。

  推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開展工業園區和企業分布式綠色智能微電網建設,全面推行循環生產方式。

  積極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行生態設計,引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實現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

  (七)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10大重點領域突破發展)

  1,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集成電路及專用裝備、信息通信設備、操作系統及工業軟件等。

  2,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

  3,航空航天裝備。

  4,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

  5,先進軌道交通裝備。

  6,低碳與新能源汽車。

  7,電力裝備。

  8,農機裝備。

  9,新材料。

  以特種金屬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種無機非金屬材料和先進復合材料為發展重點。

  10,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八)深入推進制造業結構調整。

  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逐步化解過剩產能,促進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協調發展,進一步優化制造業布局。

  持續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完善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政策體系。

  穩步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按照“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則,分業分類施策。

  促進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支持企業間戰略合作和跨行業、跨區域兼并重組,提高規?;?、集約化經營水平。

  優化制造業發展布局,創建一批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區,引導產業合理有序轉移,推動東中西部制造業協調發展。改造提升現有制造業集聚區,推動產業集聚向產業集群轉型升級。

  (九)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業和生產型服務業。

  推動發展服務型制造業,開展試點示范,從主要提供產品制造向提供產品和服務轉變。鼓勵制造企業增加服務環節投入,發展個性化定制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網絡精準營銷和在線支持服務等。支持企業由提供設備向提供系統集成總承包服務轉變,由提供產品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轉變。鼓勵優勢制造企業“裂變”專業優勢,通過業務流程再造,面向全行業提供社會化、專業化服務。

  加快生產型服務業發展。鼓勵互聯網等企業發展移動電子商務、在限定制、線上到線下等創新模式,實現與制造業的無縫對接。

  強化服務功能區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重點發展研發設計、信息、物流、商務、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增強輻射能力,鼓勵東部地區企業加快制造業服務化轉型,建設生產服務基地。支持中西部地區發展具有特色和競爭力的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產業轉移承接地服務配套設施和能力建設,實現制造業和服務業協同發展。

  四、戰略支撐與保障

  建設制造強國,必須發揮制度優勢,動員各方面力量,進一步深化改革。必須培育創新文化和中國特色制造文化,推動制造業由大變強。

  (一)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改革技術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和項目經費分配、成果評價和轉化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激發制造業創新活力。進一步破除各種形式的行業壟斷,取消對非公有制經濟的不合理限制。

  (二) 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深化市場準入制度改革,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全面清理和廢止不利于全國統一市場建設的政策措施。加快發展技術市場,健全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保護機制。

  (三) 完善金融扶持政策。

  深化金融領域改革,拓寬制造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引導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支持制造企業創新發展。鼓勵符合條件的制造業企業集團開展產融結合十點,通過融資租賃方式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

  (四) 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

  充分利用現有渠道,加強財政資金對制造業的支持,重點投向智能制造、“四基”發展、高端裝備等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領域。實施有利于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稅收政策,推進增值稅改革,完善企業研發費用計核方法,切實減輕制造業企業稅收負擔。

  (五) 健全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

  加強制造業人才發展統籌規劃與分類指導,組織實施制造業人才培養計劃、加大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以高層次、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為重點,打造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立一批實訓基地,開展現代學徒試點示范。采取多種形式選拔各類優秀人才重點是專業技術人才到國外學習培訓,探索建立國際培訓基地。加大制造業引智力度,引進領軍人才和緊缺人才。

  (六) 完善中小微企業政策。

  落實和完善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財稅優惠政策,優化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重點和方式。鼓勵商業銀行加大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建設力度。建設完善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引導各類創業投資基金投資小微企業。

  (七) 進一步擴大制造業對外開放。

  深化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外商投資轉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機制,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提高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修訂鋼鐵、化工、船舶等產業政策,推進利用外資由重點引進技術、資金、設備向合資合作開發、對外并購及引進領軍人才轉變。

  (八) 健全組織實施機制。

  成立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制造強國建設全局性工作,指導部門、地方開展工作。設立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研究制造業發展的前瞻性、戰略性重大問題,對制造業重大決策提供咨詢評估。支持包括社會智庫、企業智庫在內的多層次、多領域、多形態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為制造強國建設提供強大智力支持。

所屬類別: 公司新聞

該資訊的關鍵詞為:

分享到:

0

電話:0371-66777960 / 66777961 / 61686888

地址: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航海東路中興產業園1768號

頁面版權所有 © 2016 鄭州翔宇鑄造材料有限公司            豫ICP備17004162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鄭州

欧美激情性视频高清在线观看,亚洲 欧美 激情 小说 另类,色欲AV久久一区二区,又黄又爽又猛1000部A片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